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2010.03.31教師行動研究 第一次修課心得

  行動研究同時結合行動與研究兩個概念,是實務工作者為了解與改善實務問題的一種方法。教師從事行動研究可以改善教學實務,也可促進專業成長。這門課希望我們了解教師行動研究之內涵與方法、具有反省思考的習慣的能力及發現問題與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老師在課堂上向我們提問,「什麼是"問題"?」並告訴我們現象不等於問題,聽了老師的講解後才知道,"問題"等於"外在現象與內在認知不符合"。而且老師希望我們思考「"思考"為什麼重要?」要我們找到問題後解決。想要成為一個好的老師,首重條件是「專業」,這份專業必須時時更新、時時成長,不能停駐不前。

  我們常常聽到研究這個詞,卻似乎從來沒有認真研究過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依我自己的看法,研究是針對某個主題蒐集資料、文獻探討,再進行由淺至深或由外至內(或由深至淺或由內至外)互相連結後進行分析、探討與瞭解。聽過老師講解之後,才發現原來研究不只字面上所顯示的那麼簡單,研究可以讓我們獲得較容易信賴的資訊,但準確度卻仍需依時間及作者而定。

  基本研究又稱理論研究,研究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發現自身的問題、驗證假設,最後更正自己的想法,簡單來說,研究可以只是知識上的鑽研,也可以是讓自我更進步的一種管道。研究並不是如你我想像地那樣困難,不是只有高知識份子或權威者才能夠進行研究,人人皆可,研究方法多種,一般來說都是從蒐集資料開始,任何地方都可以做研究,而研究對象從教育乃至於人都可以是研究的題材。研究的功用、方法、對象、情境都有了,最重要的是身為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除了制定主題,研究者需要熱忱、邏輯思考的能力及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及有毅力的完成一項研究。研究的功用分為解釋、預測及預防。

  行動研究的意義主要為「瞭解」與「改善」,主要為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促進專業成長及教育改革,進而提升教育行政效率與學校管理效能。行動研究與研究本質上相同,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需以客觀的態度面對,人甚少影響介入研究,但行動研究卻相反,行動研究大多歸納為質性研究,要求的是教育工作者透過行動研究想辦法面對自身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處,透過實務操作、練習,增加專業理解,其最大的收穫就是要自我反省。

  雖然教師行動研究擁有如此多的好處,但真正進行行動研究的教師卻少之又少,原因在於老師時間有限,教學工作繁忙,行動研究容易造成教師額外之負擔,產生「經費」、「設備」、「時間」等問題,使教師難以兼顧教學者與研究者之角色。尤其行動研究只針對「特定主題」,只適合解決特有情境下的特定問題,研究出來的結果不宜廣泛應用在解決其他問題,也就是「外在效度」低。而從事行動研究,會讓被研究者或是提供來源者擔心有被「出賣」之嫌疑,上級更會擔心有「顛覆叛亂」、「篡味者」之嫌,因此更讓教師避免進行教師行動研究。且因受到社會文化傳統之影響,如教材統一,教師容易淪為「高技術的技術員」,如教師即為課程設計者,專業老師具有自主性,可依課程調整,也可與其他老師協同研究教學,一起理性溝通,找出盲點,當所有人都達到合理的共識時候便找到了教學研究最好的方法。

  原本我只是因為課程需要而選擇這堂課,但上完課之後,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我相信經過一個學期鍛鍊,我可以學習到新的資源、新的作法及新的思想,更能夠向我的理想再前進一步。原來研究背後所含有的意義是這麼深遠,顛覆了我以前對於研究那種老八股的傳統觀念,而行動研究更讓我覺得富含重要的意義,"不要把習以為常的事視為理所當然"這句話將成為我的座右銘之一。


推薦網站:教師行動研究 Eazy Go
     教師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