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條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是斯金納(B.F. Skinner)提出利用正強化物及負強化物讓學習者表現出自發性行為,並以此改變學習者的行為模式,又稱工具制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在老師播放給我們看的影片中,一開始鴿子並不知道該如何吃到懸掛在高處的食物,在籠子裡胡亂走動,當無意間跳到某個放在籠子裡的方格箱子上時,發現只要站上去高度就足夠,因此便會用頭推動箱子到食物下方,之後便能夠吃到食物。等到下一次遇到一樣的情況,這隻鴿子便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吃到食物。
*桑代克(E.L. Thorndike)的刺激與反應
1)效果率(law of effect))
2)練習律(law of exercise)
3)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
*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將學校教科書改編成合於學習心理,便於學生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1)確定學生的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與終點行為(terminal behavior)
2)將教材所訂的整個單元,細分成很多小單元,並按邏輯排序
3)編序中每一小步階代表一個概念或問題,須先確定正確答案
4)編序教材可採測驗卷的形式,也可做其他形式
5)原則上為個別化教學方式
6)讓學生在自動的情境下,確實學到知識或技能
*電腦輔助教學或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
利用電腦隨時都能將資料輸入、儲存、記憶、提取的優點,學生便可自行操作學習到知識,而且不限次數。
1)只適用於學習記憶性及是非判斷的知識
2)不適用於推理性及價值判斷的知識
3)容易導致學習者缺乏人際關係互動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
由柏隆姆(B.S. Bloom)和卡洛(J.B. Carroll)所創。對所有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其各自所需的學習時間,則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精熟的地步。
*行為主義的限制
1)理論觀點狹隘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學習
2)學習只靠直接經驗效果有限
3)學習不全是在控制情況下產生的
*社會學習論
由班杜拉(Bandura)又稱三元學習論或相互決定論。其主要意涵為觀察學習、替代增強及模仿。
1)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
-如個體喜歡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那個體就會繼續同樣的行為。
2)學習得自觀察(observational learning)與模仿(modeling)
-從別人的學習經驗即學到新經驗的學習方式,稱為替代學習
3)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
4)模仿學習絕非機械式反應
5)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
EX父母、師長、同儕、偶像
6)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
*三元學習論
1)環境、個人及行為三者交互影響
2)學習產生非繫於強化,Bandura相當重視個體本身自主性
3)學習得自觀察與模仿而模仿非機械式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ing
指個體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自己不必實地參與活動),即可獲得學習。
EX示範教學、觀摩教學、教學演示
*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
1)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
2)保持階段(retention phase)
3)再生階段(reproduction phase)
4)動機階段(motivational phase)
*模仿(modeling)
1)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2)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3)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4)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養成學生自律的行為
自律是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標準評判自己的行為,從而規範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或避免不該做的事。
*自律行為
1)自我觀察(self-observation)
-指個人對自己所作所為的觀察。
2)自我評量(self-evaluation)
-指個人經自我觀察後,按照自己的行為標準評價自己的行為。
3)自我強化(self-reinforcement)
-指個人按自訂標準評判過自己的行為之後,在心理上對自己所做的獎勵或懲罰。
*推薦影片
YouTube video:《3 Idiots-機器與書的定義》
《羽球攻防戰》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