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2010.06.18教師行動研究 第四次修課心得

2010.06.18教師行動研究 第四次修課心得

  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學期末了,這堂課已接近尾聲。之前都是上關於行動研究的理論及術語等等,這一個月則是將這一學期所學之知識應用在自己的研究及報告上,同學們都選擇了自己有興趣或者是跟自己有相關的題目來做研究。同學們報告的題目有時間管理、金錢管理、閱讀習慣、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改善肢體及口語、服務學習、英語單字教學、素食、創意寫作能力教學的應用等等,個個都是有趣又與我們自身相關的議題,在聽著同學報告的同時,我也學到不少不同的知識與經驗,也讓我稍稍有點擔心自己的報告夠不夠完整,但不論如何都希望自己能拿出最好的表現。

  最後來複習一下什麼是「行動研究」,所謂「行動研究」同時結合行動與研究兩個概念,也是實務工作者為了解與改善實務問題的一種方法。最主要的重點是要「自我反省」及「自我檢視」,也就是「瞭解」與「檢討改善」自己需要改善與改進之處或者是補足自己不足之處。教師也是研究者,決定了主題且符合自己的想法與信念之後,就必須研擬行動研究計畫,先有了構想,再佐以理念與研究技巧建構出你的教育行動研究計畫方向。接著是蒐集資料,蒐集資料的技術和方法有問卷、訪談、觀察、照片證據、現場敘寫評述、錄音帶/錄影帶紀錄、文件分析及文件分析的備忘錄等等。等蒐集資料程序結束之後,便可分析其內容,定期寫作或監控分析文件內容的備忘錄。蒐集資料應配合研究目的、講求一致性及穩定性的效度與信度、可撰寫研究日誌或札記,加上相片及資料、客觀資料、寫反省及備忘錄,最重要的是要維護參與者的權益,訪問者需保護被訪問著的隱私和權益,如被訪問者不願意,可隨時退出或者是匿名等等。

  接著對蒐集來的資料進行仔細分析與詮釋,以尋求正確的解釋與真相,並註明清楚資料來源,編制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並對開放性編碼進一步審視與排列,接著利用三角檢証確定資料來源的正確性。研究者在分析或文獻探討之後,便能夠發展出更合適的運用策略,且親自去做行動研究,以解決行動研究中可能遇見的瓶頸與困難。在行動研究過程中,實務工作者不斷進行檢驗、修正與改進,重要的是當研究者在分析其資料時,不能拿別人的架構來解釋自己的分析結果,只能就行動研究給予正確適當的建議與評鑑,確實檢討反省。在完成行動研究完成之後,最後研究者需要自我評鑑,也就是所謂的反省、自我改善及了解自己行動背後的內在理論。經由評鑑與回饋修正,可以協助實務工作者本身理解所規畫行動之可能影響與效能,瞭解自己的實務工作並改善其實務工作內容。

  利用行動研究可以尋找出問題解答的方法,不斷進行檢驗、修正與改進自己不足之處。這一個月我又學到更多關於行動研究的相關知識,我學習到新的資源、新的作法及新的思想,這門課不僅顛覆了我對研究的刻板印象,也讓我覺得行動研究其實富含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這門課使我獲益良多。這學期之後我想我以後還是會繼續做行動研究,不管是在教育方面還是在工作方面,我都會藉由行動研究來改善自己還不足的地方。